2021/2/9

Published 2月 09, 2021 by with 0 comment

里加的特別紀念品 (上)

我對里加一遊,總感覺有些遺憾,因為友人帶著7歲的兒子,我們到里加的行程都安排的有些「親子」,導致自己想去的地方都算沒去成,這果然是單身者跟有家庭的人的區別。

當天一早參觀完里加著名的主教教堂後,友人建議我們一同到瓷器博物館,想讓她兒子參加手作活動。本來友人還提到也有想過要去當地有名的巧克力品牌Laima的博物館 Laimas Šokolādes muzejs,但因為博物館有些遠做罷。當時沒有多想便同意了,事後想想,應該要自己去想去的那些景點,畢竟能來拉脫維亞旅行太難得了,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感旅行的困難。

瓷器博物館自然是介紹瓷器的製作過程,及一些里加瓷器的藝術歷史,但沒什麼感覺,就沒有拍照,畢竟在德國看過森的瓷器後,哪可能那麼容易再心動。整個博物館其實非常小,讓參觀者參與製做瓷器的工作坊就在展覽區的另一側。

我們到的時候,已有不少媽媽帶著小孩坐在工作坊裡,小孩幾乎都是女生。工作坊的老師是個剪著清湯掛麵妹妹頭的年輕女生,不太記得老師教導的那段,因為她說的不是英文,我想我那時應該就是在友人的翻譯下,及觀察其他人怎麼製作下完成的。

黏土有白色及藍色兩種顏色,很多人都是以白色黏土為主,塑成動物、花卉的樣子,看起來應花了不少時間製作的,他們有可能已在工作坊好幾周了吧。當然對我們這種從沒做過的人,工作坊也提供最幼幼班的作法,就是選個自己想要的模型,將黏土塑到工作坊提供的模型中。完成後,在作品的背面可以刻下自己的名字,或是做上記號。

我平時不愛寫自己的中文名字,總覺得害羞,但在這個大家看不懂中文字的地方,反倒能自在的在黏土上刻下自己中文名字,友人看到我這麼多筆劃的名字,覺得稀奇,沒想到也引來一旁年輕外國媽媽的注意,她請我幫她把她女兒的名字譯成中文,這可真難倒我了,因為這名字聽起來很難音譯成女性的名字,我當下只能想出2個中性的字,希望那個媽媽後來不會剛好交了個華人朋友,不然看到我幫她女兒翻的中文名字,可能會吐糟怎麼翻的這麼男性化。



寫於2021年2月9日


延伸閱讀:里加的特別紀念品(下)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