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3

Published 5月 23, 2020 by with 0 comment

正宗葡式蛋塔創始店吃早餐

DSCF1654

第一次認識葡式蛋塔是小時候的肯得基,那時廣告打的紅紅火火,葡式蛋塔在台灣也算風光了一段時光,身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要吃一個葡式蛋塔其實是輕而 易舉,不過,台灣肯得基的葡式蛋塔其實是源自「澳門瑪嘉烈蛋撻」,正宗的葡式蛋塔則是起源自葡萄牙里斯本的貝倫區。

在里斯本旅行時,下塌的飯店雖有提供免費早餐,但覺得有些難吃,只在那用餐了一次,就決定每天自己準備食物當早餐,大概功課做得不夠多,運氣也不夠好,也可能當 時當地經濟也不太好,沒遇到幾家麵包糕點、糕點店,或遇到的總沒開,沒想到最滿意的早餐是在貝倫區這家葡式蛋塔創始店享用的。

葡式蛋塔,葡語:Pastel de nata,始是19世紀由貝倫區的哲羅姆派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修士發明,當時他們會用蛋白上漿衣服,剩餘的蛋黃就成了做甜點的材料,當修道院有需要收入時,修女、修士們開始販賣蛋塔, 1820年自由革命(liberal revolution)爆發,1834年包括哲羅姆派修道院在內的所有修道院都關閉,神職人員及勞工都遭到解僱,1837年,為了生存,從修道院出來的 人,拿著修道院蛋塔的秘密食譜在位於修道院不遠的這家Pastéis de Belém糕餅店開始販售。這家店的官網資料寫道蛋塔的食譜流傳至今都沒有改變,知道秘方的師傅在秘密房間裡製作這些美味的蛋塔。

前往蛋塔店的路上搞不清楚坐電車的方向,直接向一對老夫婦問路,沒想到他們是也來葡萄牙旅遊的英國人,在電車上我們交流了去過哪些地方旅行,我最印象深刻 的不是他們告訴我去過哪些地方,而是老先生的牙齒由左到右是長斜的,不是想人身攻擊,只是太特別,印象深刻。他們夫婦沒有像我一樣要去蛋塔店,而是直奔哲 羅姆派修道院。不過,事後覺得我這一早到蛋塔店的行程真是明智之舉,因為時間越晚,人越多,我到店的時候,不只沒人排隊,店裡也沒坐滿。

店內裝潢是相當典形的葡式設計,白色的牆上裝飾著白底藍色釉彩的磁磚,營造出簡潔、明亮的感覺,很符合航海國度的形象。店員端上我點的2個蛋塔及 Cappuccino時,我有些被杯盤與店內裝潢如出一轍的藍白相間給「感動」到,一口咬下蛋塔,你問我吃起來有特別美味嗎?是好吃,濃郁蛋奶香氣、鬆軟 細膩,但有無特別好吃,說不上來,而且這不敏銳的舌頭,吃不出與台灣肯得基葡式蛋塔間的區別,不過不妨礙我享用這盤蛋塔的心情。心滿意足吃飽時,剛好一對 中國小情侶進店找空位,這時店裡已坐滿人了(再次證明早到的好處),我主動招手要他們兩個過來坐,他們感激的坐了下來,問我是一個人旅行嗎?我回答是,他 們倆露出一臉崇拜的表情,反而讓我不知該說什麼,一臉平靜的祝他們玩的愉快便離開了,結帳時,發現這一頓早餐只要3.3歐元,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的物價, 實在值得稱讚物美價廉。

DSCF1653
店內裝潢白色的牆上裝飾著白底藍色釉彩的磁磚

DSCF1648
蛋塔濃郁蛋奶香氣、鬆軟 細膩

DSCF1649
連Cappuccino的杯子也是藍白配

  DSCF1651
只要3.3歐元的大合照

   DSCF1656
店外的地磚上斗大的寫著Pastéis de Belém
(不可能找不到這家店吧?)



[店家資訊]
Pastéis de Belém
R. de Belém 84 92, 1300-085 Lisboa
08:00~23:00 (週一~週日)


[參考資料]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astel De Nata, Portuguese Custard Tarts
History | Pastéis de Belém
維基百科



寫於2020年5月23日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