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6

Published 6月 16, 2019 by with 0 comment

愛沙尼亞邊境城市 - Narva


到愛沙尼亞旅遊發生一件很可惜的事,原本計劃從首都塔林搭遊輪,享受72小時免簽遊聖彼得堡,沒想到等到12月,遊輪公司都沒公布隔年1月的航班,主動寫信問船公司,他們回復3月才會開始有航班,我只好重新計畫行程。愛沙尼亞友人曾問我為何不直接辦俄羅斯簽證,其實是考量俄羅斯的簽證不便宜,若是只呆2-3天很不划算。

Narva是愛沙尼亞友人住的地方,愛沙尼亞第3大都市,她告訴過我,愛沙尼亞工作不好找,只有首都塔林較多工作機會。從塔林開往Narva的路上,是北國常見一望無際的雪白景色,好笑的是,我們在車上的時間好像都是藍天白雲,下車時候都會變成陰天。原本一望無際的景色,在到達Narva後,終於看見一些人煙,路上不少人帶著毛皮大圓帽,很像電影中會看到的俄國人打扮,我興奮的問友人這裡很多人都會戴這種帽嗎?沒想到她回答我只有年紀較大的人才會戴,年輕人嫌重。

雖是第三大都市,Narva的建築物都不高,也不密集,友人告訴我,這裡不富裕,沒錢蓋新房子,所以也買不到新房子,她家的公寓有8年屋齡,房子其實看起來不錯,只是沒有樓梯,她好心的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我提那沈重重的行李箱上樓,讓我好生抱歉。樓中樓的房子裡沒有很多東西,只是玄關那個大空間的衣櫃讓我大吃一間,果然是北國,放大衣的櫃子是必要的設計,友人的家裡是木製地板,客廳中還有一個火爐、一台鋼琴,她告訴我,愛沙尼亞是個音樂國家,每個人幾乎都會一樣樂器。

到她家的時間是中午,我們2個女生都不是大食量的人,簡單吃些水果、甜點就夠了,她拿出的茶跟巧克利都是俄國來的,害我又勾起不能一遊的遺憾。在廚房中,她說房子隔音不好,打趣的問我有沒有聽到隔壁鄰居唱歌,我回答她還好啊,不好意思告訴她我樓上的鄰居聲音才較大呢,丟臉還是不要丟到國外去。


友人說她爸媽去俄國時買的巧克力
蠻好吃的~

下午她帶我到以前的堡壘走走,這天天氣很冷,只有-11度,我把頭包的像南方四劍客的阿尼一樣,幸好她家離邊境很近,我們走沒幾分鐘,就到了分隔俄羅斯跟愛沙尼亞的Narva河,河水沒有結冰,不算平靜的河水間有不時有冰塊撞擊在河床上,發出咔咔聲響,Narva河畔是一座公園,白雪將世界覆蓋成一片寂靜,連當地人都不會想在這種天氣出來走動吧? 真是辛苦友人還要陪我了。




不太寬的河流對面就是俄羅斯,肉眼都可以清楚看到對岸的房子跟人,河上是連接愛沙尼亞跟俄羅斯的Friendship Bridge,對岸一側則是中古世紀建的伊萬哥羅德要塞(Ivangorod Fortress),在149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統治期間建成,以他的名字命名。要塞在1581年~1590年及1612年~1704年兩段時期被瑞典人控制,在1649年~1945年期間則屬於Narva一部分。俄羅斯帝國滅亡後,愛沙尼亞共和國在1919年1月獲得對Narva及伊萬哥羅德的控制權,在1920年簽訂的塔爾圖條約獲蘇俄承認。1944年二戰期間,蘇聯重新占領愛沙尼亞,當局於1945年把伊萬哥羅德在行政上從納爾瓦分拆出,劃歸俄羅斯列寧格勒州管轄,伊萬哥羅德在1954年獲得城鎮的地位。愛沙尼亞在1991年獨立後,俄羅斯認為塔爾圖條約中定明的邊界已被蘇聯重新劃分的政區邊界所取代,於是伊萬哥羅德繼續作為俄羅斯的一部分(果然人都會挑跟自已有利的條件)。因為俄愛兩國關係緊張,新的邊界協議仍未實施。我望著河水,想著不知夏季時,是否需要嚴格把關邊境,不知是否會有共產主義國家的人投奔自由,總之,在河邊的感覺更遺憾,感覺俄羅斯是幾步距離,卻真的又那麼遙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夫多妻的獅子雕像
好納悶有需要這麼寫實嗎

 冷嘰嘰的公園怎麼可能有人

連接愛沙尼亞跟俄羅斯的Friendship Bridge

伊萬哥羅德要塞根本是近在咫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