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的這天,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附近的街道上滿是人潮,而這日下午的行程很一般,就是跟當地人一樣繞著大街小巷的逛街。
H&M、ZARA、MANGO這些店當然是必去,在H&M買的衣服,現在還在衣櫃中呢,以前比較容易買到純棉又平價的好衣服,現在看起來都像是旅行帶回來的寶藏。還記得一個無聊但有趣的小回憶,在MANGO挑選衣服時,要把衣服掛回吊衣架上時,沒想到衣架的掛勾是反向的,所以勾不到吊衣架,對面一位也在挑選衣服的酷酷年輕媽媽,見狀以一指幫我將衣架掛勾轉正,這種不經意助人之舉,感覺真是上乘。

瑪利亞廣場附近的Weinstraße 1街
圖上的Donisl是家小有名氣的餐廳
街上的人多到我懷疑
90%以上的慕尼黑人都在

Vinzenzmurr Metzgerei肉店
丟臉到國外了...
不知大家在排隊,呆呆的站在隊伍中
被一位小姐指正...是說真看不出這是條隊伍

又走到聖母教堂(Frauenkirche)
相較前幾日下雪
今天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這隻豬(Bronzekeiler)今天成了小孩們的玩具

嘴饞的我
跟親切的奶奶買了烤粟子

熱呼呼的好燙手
一筒一歐元
逛街完,還是排了2個小景點,首先來到的是統帥堂(Feldherrnhalle),當初覺得長的很像我在佛羅倫斯看到的傭兵涼廊,沒想到真的是模彷建造。
1841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為紀念巴伐利亞軍隊的傳統所建。慕尼黑其實有著部分納粹歷史,1923年希特勒的納粹黨褐衫隊發動「嚮慕尼黑前
進」遊行活動,警察在統帥堂下令停止遊行,遭遊行者拒絕,警察因而開槍,造成多位警察及納粹黨員受傷、死亡,史稱啤酒館暴動。
希特勒被捕在獄中口述完成著
作「我的奮鬥」。1932年,希特勒選舉上台後,統帥堂變成納粹的聖地之一,不僅派駐衛兵,每年也舉行紀念儀式悼念納粹死者。統帥堂的形象也出現在納粹黨
的血章(Blutorden)上。

從熱鬧的商店街一路散步走到Odeonsplatz

Odeonsplatz上的統帥堂(Feldherrnhalle)
統帥堂所在的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兩旁盡是古典高雅的建築,而鐵
阿提納教堂(Theatinerkirche)則正好座落於統帥堂的右側,這座教堂建於1663年到1690年,是巴伐利亞選帝侯Ferdinand
Maria和Henriette Adelaide of Savoy夫婦為慶祝王子的出生。巴洛克式的教堂,模仿了羅馬的Sant'Andrea
della Valle,由義大利建築師Agostino Barelli設計,而前幾日到訪的寧芬堡、慕尼黑王宮的Papal
Rooms也是出自這位建築師之手。看到這裡,感覺當年的德國人對義大利的建築頗為崇尚。
洛可可式樣的正立面則是1768年由François de
Cuvilliés完成。據說地中海式的外觀和黃色對德國南部巴洛克建築極富影響。
教堂是腳酸的人休息的好地方,所以趁參觀教堂時,順便坐在長椅上也休息一下。
結束一天腳酸的行程前,到下榻飯店附近的大型超商採購一些食物與紀念品,在其中一家超商結帳時,店員小姐講了一段德文。發現我不會說德文且只是個旅客時, 還耐心的解釋剛那段德文的意是是若我有他們家的卡,可以有折扣。最後還祝我玩得愉快,到離去前一晚都遇到親切的人,所以說「人是旅行中最美的風景」,這句 話真的不假。

鐵阿提納教堂前的柱子

上頭的獅子標緻閃閃發亮
好不美麗

鐵阿提納教堂(Theatinerkirche)

慕尼黑王宮的一側就在鐵阿提納教堂正對面

Theatinerkirche內部



讓人聯想到慕尼黑市徽的修道士


聖壇

巴伐利亞公主Maximiliane Josepha Caroline von Bayern的墳墓浮雕下
寫著「深深地愛著,深深地哭泣」的銘文

太過奢華浪漫的內部
讓人看的目不暇給

飯店附近的這棟建築物有幾間大超商
感覺自己選飯店選的太好了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統帥堂
維基百科-鐵阿提納教堂
寫於2021年6月5日
0 Comments:
張貼留言